我用一段以前写的小品文来回答这个问题:
《幸福无需榜样》
原创: 水木子
幸福是什么?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给出的答案是“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”。但是,同样的“境遇和生活”,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。
我的理解是,能把早起买菜当作晨练,在小贩的叫卖声听出世俗中的经典;能把收拾家务,洗衣做饭当成描绘最美作品的画卷。退后几步,悠闲地奖励自己一支香烟。
生活中随处能发现美,美无处不在。
每天喂我的小鱼,它也会摆动着漂亮的身姿向你游来。每天打理我的花,它也会向你开好每一朵盛花,回抵我对它的衷爱。
走出去,溶入大千的世界里,快乐真的无限。
幸福,其实只是一种感觉,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,感到活着是多么惬意。人生是多么美好,你感觉到了,你便拥有幸福,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。
幸福,完全在于自己,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,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,负责了,对得起社会,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,就是充实的人生,快乐的人生。
追光的人,身上也会披满霞彩。心存快乐,就是幸福。幸福无需寻觅榜样!
读博需要哪些基本的条件呢
本人工作已签,博士论文外审中,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!作为一个过来人,这个问题可以从自身条件(内因)和外部条件(外因)两个角度去分析!
自身条件是决定性的,在本人看来,博士宽进严出的机制基本决定了没有读不了的博士,此话怎讲呢?只要你主观愿望是想读博,并且一心想通过读博去追求更高的认知层次、改变自己目前的竞争劣势等,同时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,那么大部分学校的博士你通过自身努力都可以申请到,即便你原来的学校层次再差!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说风凉话,好学校的博士招生名额毕竟是有限的,在现在流行的优中择优的考核制选拔机制下,去名校争取到一个名额很难,这我完全赞同,可是大家想过吗?假如你愿意花两年或者三年去争取一个意向导师的名额呢?在此期间大家可以去意向导师团队去做科研助理,生活费一般可以保证,只要你表达出足够的意向,持之以恒,导师一定会要你的,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读博一定程度上是意志品质的较量,有些学生可能稍微笨一点,但是很努力,导师带起来虽然累一点,但是一定能将他(她)带到毕业,大部分学校最后读到博士的学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,但一定是最有毅力最能坚持的!所以在明白这个道理的基础上,假如你愿意花2-3年时间去给意向导师做一个科研助理,让导师感受到你的读博决心,那么你一定可以的!我举一个初恋她师兄的例子!她师兄来自一个二本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,一心想读浙大,所以跟着浙大那个老师做了两年的科研助理,最后那位导师收了他,而目前那位哥们在宁波大学任教!这里面有个时间成本的问题,好多人也许觉得花两三年时间这样做不划算,值不值需要你自己评价!说实话,想的多、会算计的人不适合读博,时时刻刻权衡利弊,学术一定不会做的咋样,读博需要一股傻劲,简单一点,耐得住寂寞,又喜欢科研,那么一定可以做点东西出来的,那么博士毕业自然也不是问题!外部条件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,所以本人暂不评述!本人是一个简单的人,学术一般,但是对学术保持一颗敬畏之心,所以在本人看来,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如果你想读博,最重要的就是个人意志品质,就这一点,知识储备、科研起点低等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!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!
标签: 需要什么条件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